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洱源法院邓川法庭:强化服务观念 用心丈量民情
分享到:
作者:宋文锋  发布时间:2014-07-25 11:00:50 打印 字号: | |

 

拿到这笔钱,真的要感谢邓川法庭。也避免了我和工友以后相处的尴尬。”收到7000余元的赔偿款,邓川工业园区的张某心里踏实了许多。去年年底,因为工作琐事,张某被工友高某打伤,心里一直有个疙瘩。今年三月的一天,洱源法院邓川法庭罗庭长到邓川工业园区便民服务点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张某听说法官在自己厂区现场办公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了便民服务点。刚开始张某有点不知所措,言语也是吞吞吐吐,经过罗庭长耐心细致的询问和解答,她心中的顾虑逐渐消除了。罗庭长了解清楚案情后,当天便尝试组织双方诉外和解,但因为高某存在抵抗情绪,未能达成调解。后来,案件来到邓川法庭,承办法官积极为双方排解困难,争取工友及单位的支持帮助,最终化解了双方隔阂,这起矛盾的化解也被员工们所称道。
邓川工业园区便民服务点作为邓川法庭辖区内的三个便民服务点之一,根据工业园区特点为企业及员工提供相关法律咨询,开通便民诉讼通道,简化办事程序,让诉讼从“进门服务”变为“上门服务”,充分提高化解纠纷的效率。邓川法庭通过这样面对面,脚踏实地的工作方法,在邓川工业园区、西湖旅游景区、工业园区焦石洞片区建立便民服务点,零距离倾听群众诉求,因地制宜,工作方法灵活多变。今年上半年,三个服务点共计接待群众来诉来访60余件,当场解决案件2件,诉外和解10件,取到很好的社会效果。
意识跟上去 水平提起来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邓川法庭牢牢把握大局,着力增强党员干警的群众服务观念,真正沉下去,认真开展便民服务点工作,走访农村、窗口单位、企业、学校,征询党员群众、村镇干部、企业负责人、代表委员意见,及时掌握辖区内案情及动向,接地气、借人气,真心实意与群众交流,让群众了解到真实的审判执行工作,也为社管综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法庭干警及时汇总各界群众反映的问题,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把一些以往容易忽略的细节做好做足,从接待群众来访的“一声招呼、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杯热茶、一把椅子、一声慢走”,再到案件审理的整个过程,将为民服务观念贯穿始终。实际多做点,口头少说点,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考。群众找上门,不论柴米油盐,只要点点滴滴去做,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困难自然迎刃而解。
勇于创新 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
步入邓川法庭,首先吸引眼球的便是法庭内的法制文化广场,在传统的审判工作方式之外,法庭根据辖区内人际关系引发的各类案件,法庭设置了诉讼学习等版块,群众有诉求、有疑问,干警可以通过这些真实动人的故事和案例,结合当事人自身情况,引导其进行学习,通过反思,调整其心态。并建立“一次温馨提示、两次诉讼学习、诉前诉中诉后三次心理疏导、一次诉后回访”的新模式,让诉讼参与人打明白官司,做明理诉讼人。
法庭同时建立了人民调解室,在当地调解委员会成员、人民陪审员的基础上,筛选了三名基层干部作为法庭人民调解室成员,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办案效率。掌握群众真实意图,把那些不想直接进行诉讼,又不能在法庭之外顺利调解的案件纳入到法庭的人民调解中,如果调解不顺利则可选择进入诉讼程序,做到诉调有效衔接,将矛盾最小化。
从便民服务点、诉讼学习新模式到人民调解室,这些工作环环相扣,灵活实用,不拘泥于固定的诉讼程序,把有效解决群众诉求作为最直接的目的,合理配置审判资源,一钉一铆打造出人民群众可以信赖的法庭。
路在脚下 心在前行
“要不是你们到村委会来,我现在都没勇气让儿子上法院,都不知道儿子的事到底该怎么办。”在村委会工作30多年的老书记感慨到。
在一次巡回办案过程中,赵书记才悄悄跟法官道出了委屈,儿子天生残疾,好不容易成家,却因为诸多原因,生活并不幸福,眼看家庭就要支离破碎,却因碍于面子,不想让他们离婚,始终帮孩子撑起这个家。法官一边安慰老书记,一边掌握他们小两口的真实意思,通过先后几次调解,夫妻感情和好无望,法官又做足、做好双方的思想工作,最终双方以平淡的方式结束了这段婚姻,老书记也保住了面子。
就是这些平常人家的矛盾纠纷,牵挂着基层法官们的心,在基层,审判工作便是群众工作,每行一里路,心就多丈量出一份情,每沾一点土,便多知道了一些群众疾苦。在司法审判这条路上,邓川法庭干警用真心与群众同行,牢记宗旨,谱写豪情。
(作者单位:洱源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sub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