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我身边的榜样】段六丽:金花故里的那朵金花
分享到:
作者:大理市法院  发布时间:2022-10-11 15:31:57 打印 字号: | |

大理的“金花”是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白族女性的代名词2012年初,结合金花的积极作用、管辖文化地域特点及白族群众“耻讼”的风俗习惯。大理市人民法院在喜洲法庭探索成立了全州法院系统首家民族特色十分浓郁的基层法庭调解室——“金花调解室”。土生土长于喜洲白族的我成为了其中的一名金花调解员。回首十年时光,好像这个“金花调解室”并没有像主角一样矗立在那里,又好像出现在每一处点点滴滴,这正是“金花调解室”本身给我最深远的影响,我因它而拥有了一种放远目光不拘泥于短期最优的底气、一种保持信念不迷失于前方未知的底气、一种直面失败不受困于内心恐惧的底气。


金花妈妈  温馨喜乐幸福的一家

在家庭中,我是一名女儿、一名儿媳、一名妻子、一名妈妈。作为女儿、儿媳,在工作之余,我深知最深情的赡养是陪伴,不嫌父母的唠叨,与父母聊天谈心,生活上给予关心、体贴老人,在思想上关心老人,让父母生活得快乐、健康。作为妻子,我知道领结婚证时的结婚誓言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需要的是双方付诸于实践,夫妻平等对待、互相理解、互相沟通、家中大小事相互商量做决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做到办件事情夫妻双方都心情舒畅。

作为妈妈,我初做母亲,要学的东西很多。为教育好儿子,无论工作再忙,回到家,总要抽出时间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育他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知习俗、学礼仪。在这个家庭里,和许多普通家庭一样,我们坚守夫妻恩爱,子女尊重长辈,长辈则更是加倍关心爱护子女,我们共同建造着一个温馨、喜乐、幸福的家庭。  

金花调解  深挖白族风俗巧妙化解矛盾 

工作中,我在法院上班,我是不穿法袍的,但我又跟法官一样,每天接待当事人,一起在法庭、田间地头、在天井……在需要矛盾纠纷化解的地方,就有我们的身影。工作机制的完善不断拉近了我们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双语调解、“无缝对接”,促使纠纷调解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民情。柔性疏导、理性引导的方式,为辖区群众及时调处化解婚姻、赡养、抚养、相邻等纠纷,拉近了法律和群众的距离,“金花调解”的纠纷调解率为100%,取得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使得多元解纷这面旗帜更加鲜亮。


我们白族有自己独有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语言。每天我跟法官不一样的是,接待当事人时我会说“古藤古藤、呼啥呼咿”,当事人听懂了我的语言,愿意与我谈心、交心、掏心,我愿意听他们絮絮叨叨。

相邻关系案件的成功化解我借助于自己对大理民居建筑风格的研究,“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三尺檐沟”等等;婚姻家事案件中,“入赘”传统婚俗、“本主崇拜”“家族本位”这些朴实的民风民俗,在我一遍又一遍的调解理念中加以引用,化解了他们所发生的矛盾,子女明白了最深情的赡养是陪伴,是促膝长谈,邻居和和气气、互谅互让添福添寿。白族的这些好传统成功化解了当事人的纠纷,可能法律解决起来是生硬的,但是本地的这些善良风俗却是应了那句“办了案添了和气”,真正的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我从事的“金花调解”工作如饮“三道茶”。苦茶,调解的过程是辛苦的,要走村串户、田间地头、利用午休、周末时间等等;甜茶,调解成功后当事人喜悦的神情与感激的双眸是甜蜜的;回味茶,让我坚定不移做调解工作的动力,也是让我不断的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一苦二甜三回味,实践的过程是苦的,只有辛勤的采蜜才能酿出甘甜的蜂蜜;播种与丰收之间有一个坚持,坚持的甜意在行与为;有苦有甜,暖在心头,甜在心间,回味无穷。我想之所以对“金花调解”这份工作的坚守,是我自己内心对它的喜爱,是对它的那份执着信念。





 
来源:大理市法院
责任编辑:周凌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