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创新法治教育载体,赋予“沉浸式、体验式”法治教育新内涵,开学第一周,一场跨越山海的“开学第一课”暨模拟法庭学生联合社团法治宣传教育直播活动在云龙县民族初级中学拉开帷幕。来自三地(京、沪、滇)四院(北京互联网法院、同济大学法学院、大理两级法院)一校(云龙县民族初级中学)的教授、法官和学生们在云龙县首次采用“线上直播”+“线下互动”形式同堂授课,云龙县民族初级中学200余名学生现场听课,全县中小学3万多师生同步收看直播实况,该场直播在七彩云端客户端平台进行,8.5万人在线观看,“云端”沉浸式体验司法的力量与温度。
“三地四院”
联校联程、优势互补、同向发力
“院校合作”
提供专业指导和智力支撑
北京互联网法院少年法庭孙铭溪庭长对模拟法庭联合社团的活动进行线上指导,分析了北京互联网法院近年来审理的未成年人涉网纠纷特点,列举了一些典型的未成年人网络行为,并建议模拟法庭联合社团可以在下一步的模拟过程中从这些前沿法律问题和鲜活的案例入手,提醒和警示更多的未成年人、监护人、社会公众进一步提升网络素养和法治素养。
大理中院院长童晓宁、中共云龙县委副书记李世鼎共同为模拟法庭学生社团揭牌。
线上线下齐发力
模拟调解趣普法
模拟调解活动中,民族中学的学生们化身审判员、调解员、书记员、原告、被告等角色,自主模拟调解一起侵权责任纠纷案,通过模拟调解活动,学生们沉浸式的体验了案件调解全过程,不仅加深对法律的认识、体会法律的威严,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法治观。
模拟调解结束后,大理中院院长童晓宁进行点评,她说:“希望这场“沉浸式”的模拟调解能成为同学们心中的法治“种子”。同学们化身为小小审判员、调解员,比起单纯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沉浸式、互动式的参与更能让人得到新的启发。法治社会建设中,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非常重要。今天,我们采取从身边小事谈起,让同学们在模拟调解活动中体验、感受纠纷解决的过程,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们形成“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规则意识和程序意识。通过“开学第一课”,期待法治的种子在同学们心目中生根发芽,进一步树立法治理想,做法治中国的践行者。
法官化身“法治主播”
普法互动答疑惑
在梦想教室法律角,法院干警和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开展座谈活动,对大家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带来的困惑进行解答和疏导,同时针对孩子们的提问作了解答,大理法院家庭教育“五个一”工作机制中“一辅导”旨在关注身心健康,积极培养孩子们健康的情绪、意志和品格,云龙法院还将针对学生家长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存在的困惑进行解答和探讨。
法治新体验 我们有话说
通过观看这次模拟法庭,我熟悉了模拟法庭的流程是怎样的。之前,我没有接触过类似的形式,第一次了解之后觉得很新奇,大家的表演也非常的专业,选取的例子也十分形象生动,我从中学到了很多。(150班杨冬生)
今天的模拟法庭让我意识到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平时和同学们的相处需要注意分寸,不能随便在网络上恶搞同学,传播表情包。(151班张慧洁)
育人以法、润物无声,此次“开学第一课”暨模拟法庭学生社团活动是云龙法院继在云龙县民族初级中学成立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验基地后拓宽普法覆盖面、深化院校合作共建、共同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又一创新举措,我们希望通过模拟法庭学生联合社团的成立,以更加多元化,具有趣味性的模拟活动,进一步拓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出一批堪当重任的捍卫者和建设者。